开放之城:千年商都门常开

时间:2024-02-06 企业新闻        来源:皇族rng官网

  全球潮涌,广州逐浪。“高水平发展”的奋进曲在城市四处奏响,广州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步履铿锵。

  “买全球、卖全球”的跨境贸易通道联通全球,融通内外的交通枢纽推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广州集聚扩散,制度型开放的创新实践为全国城市探路先行……一个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体系在广州成型。

  《广州面向2049的城市发展的策略》(下称《广州2049》)为广州更高水平的开放指明方向——

  对外扇面,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城市,塑造制度型开放高地,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为引领的体制机制改革;

  对内扇面,打通链接腹地的大通道,发挥国家中心城市辐射作用,在链接国内与国际双循环中做强支撑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的核心引擎,带动全省协调发展。

  实现这一功能定位,广州要强化在全球资源配置中的枢纽作用与在跨地区交流中的窗口作用,融入国内大循环,引领湾区、带动全省,着力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建成深度国际化的开放之城。

  53秒,一辆崭新的新能源汽车就从广汽埃安的生产线上下线;最快两小时,一张设计图通过希音供应链便转化为成衣销售;15天,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开出的中欧班列即通达欧亚。每一天,令人惊叹的“广州速度”在城市里出现。

  一座城市在生产链上良好的链接能力和联系能力,往往意味着更高的开放程度、更高的生产效率和更低的生产所带来的成本。广州依托交通枢纽建设和产业规模化效应形成供应链优势,撬动各行各业发展实现“质的飞跃”,炼就产业抵御市场风险的韧性。

  “链主”企业将其所处的价值链、供应链与产业生态、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数据传输、集中到一起,得以牢固抓住对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控制权,提升产业链韧性和供应链安全性,逐渐聚起战略性产业集群重点产业链创新格局。

  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关系着经济社会的经济平稳运行。在全球迎来“双链”调整关键时期,“稳链强链”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广州更是重任在肩。

  面向2049,广州要建设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心,推动广州发展为湾区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三链协同的组织中枢和资源配置中枢。

  ——聚焦提升控制力,衔接国际标准的贸易政策和规则,吸引供应链服务相关的国际组织入驻。

  ——改善并提升生产服务力,做大做强供应链核心主体,推进供应链的数字化创新,强化供应链金融支持,培育全球供应链的指挥管理和服务集群。

  ——强化产业协同能力,通过供应链赋能产业链并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不断的提高实体制造的价值区段,2049年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增加值超过1.2万亿元。

  ——稳定物流集货力优势,培育高端物流集群,提升区域资源整合能力,2049年国际龙头物流公司数量超过8个。

  ——锚固枢纽运力优势,强化广州作为海空门户的引领地位,推动2049年广州在全球航空航运网络中的运输服务能力进入前三,“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指数”进入全球前五。

  古有丝绸之路驼铃声声,今有“钢铁驼队”驰骋不息、“海上巨轮”遨游四方、“空中雄鹰”翱翔天际。从“千年商都”到开放之城,广州在全球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中的枢纽功能未曾动摇。

  稳链强链,开放互促;五力耦合,价值跃升。一张与香港、澳门、深圳等城市构成的多元化协同互补的粤港澳大湾区巨型都市功能网络逐渐铺开。

  回望城市发展历史,一项项锐意创新的“头啖汤”成就了广州敢为天下先的城市精神。

  1978年,广东以广州为试点,放开部分蔬菜、塘鱼河鲜价格。第一个服装个体户集贸市场、第一个销售额突破1万亿元的商圈、第一家能自由贸易的货栈、第一条电冰箱生产线……改革开放以来诞生的众多“全国第一”,是广州引领开放风气之先的生动注脚。

  继往开来,广州仍要在开放的“无人之境”探索新路,在改革的浪潮中破浪前行。

  同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相比,制度型开放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开放,是广州打开高水平对外开放大门的一把“金钥匙”。

  有序落实两批72项与港澳规则衔接事项清单、试点香港工程建设管理模式、开展科研物资跨境自由流动试点……化“制度之异”为“制度之利”,广州全力书写好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这篇大文章。

  以国际高标准、高水平为标杆,广州从2018年起迭代实施的营商环境1.0至6.0改革,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为全球资本与广州的互利共赢破除壁垒、扫清障碍。

  2023年,广州世界500强企业由4家增加到6家,实有市场经营主体340万户、增长7.7%;全年全市新设外资企业超过6500家,同比增长近1倍,在穗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累计已达345家。

  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呼唤着更高质量的制度型开放。面向2049塑造“制度型开放高地”,承载着广州由国际经贸规则标准的“跟随者”向“制定者”角色转变的雄心壮志。

  从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到战略联接,在制度型开放所搭建的桥梁上,广州与全球市场共建有效对话通道、共促平等合作格局,才能共享开放创新成果。

  立足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广州要用足用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多双边自贸协定相关规则;打好外贸、外资、外包、外经、外智五外联动组合拳,着力构建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制;对标国际高标准贸易规则,在贸易、金融、物流和数据跨境流动等重点领域率先实现突破,打造国际经贸新规则策源地。

  制度创新成果的落地,还需要大显身手的平台。以南沙为支点,打造规则衔接机制对接高地,推动南沙开发开放由高水平布局迈向高质量格局;积极推动南沙自贸试验区拓展范围,积极推动广州开发区自贸区联动发展区纳入自贸区扩区范围,携手共建粤港澳大湾区自由贸易组合港,激发深化改革动力,打造开放层次更加高、营商环境更优、辐射作用更强的开放新高地。

  通过重点区域的先行先试,广州将撬动开放全局的整体突进,形成多项目共进的开放型经济格局。展望2049,广州锚定“中心型世界城市、引领型国家中心城市、开放型大湾区核心引擎、高能级省会城市”的发展定位,做强支撑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的核心引擎。

  “广南富庶天下闻,四时风气长如春。”明朝诗人孙蕡的一首《广州歌》,道尽广州的繁华与富庶。

  广州商脉源远流长、生生不息,这座城市的经贸发展史,映照着中国开放史。向海而生的广州,开放本就是城市基因,它是“千年商都”的致富密码,更是湾区发展引擎的历史禀赋。

  2023年的春天,珠江江畔的琶洲国际会展中心再现了“万商云集”的盛景。第133届广交会全面恢复线下展,并首次启用四期展馆,吸引超过200个国家和地区的十余万境外采购商蜂拥而至,意向成交超过22亿美元;几个月后的第134届广交会,线%,线%。

  以广交会为窗口,中国再一次向世界展示了经济高水平发展的蓬勃生机与澎湃动力,更以广州为平台,释放出高水平发展的强烈信号。

  去年年初,由外国政要和跨国公司高管掀起的“访华潮”中,广州是热门目的地之一。随着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法国总统马克龙等政要接踵而至,广州正受到来自世界的高度关注。

  站在链接国内大循环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结合点,广州注定要在国家和全球经济中扮演特殊的角色,对于高水平开放的实践也有了新的发展思路。

  对外,广州建设国际交往中心,争取承办重大多边主场外交活动,建设运营好全球人道主义应急仓库和枢纽,至2049年,在上级支持下,争取更多国家在广州设立总领事馆,全年举办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国际会议不少于40场。

  面向2049,广州更要优化国际交往空间布局,建设老城区外事活动特色功能区、国际交往会客厅、国际机构集聚区以及国际化街区与国际化社区,支撑国际交往中心建设。

  对内,强化对全国辐射作用,加强穗港澳联动合作,带动省域协调发展,推动广州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拓展经济纵深。

  《广州2049》明确,广州要发挥国家中心城市辐射作用,打造多向贯通的区域高速铁路通道格局,加强广州与北部湾城市群、厦漳泉城市群、长三角、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之间的铁路运输通道布局;提升贵广大通道,向外对接泛亚铁路通道,衔接“一带一路”,内引外联强化广州与东南亚、南亚、西亚、非洲地区的联系。

  区域合作层面上,畅通国内大循环,融入统一大市场。广州将加强与海南自由贸易港联动发展,增强与厦门、平潭等经济特区、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联动;推动与雄安新区深度交流合作,强化与上海、武汉、西安、合肥、成都等城市跨省合作。

  带动省域协调发展,广州还要提升在全省的行政中心、公共服务中心、交通中心、创新中心的地位作用基础上,支撑全省区域发展格局,联动沿海经济带,打造面向泛珠腹地的整合、联动中枢。

  以开放汇合作之力、以开放聚创新之势、以开放谋共享之福。通达世界的广州,在开放中创造机遇,在合作赢未来。